你发现了吗?曾经在各大平台出圈的网红烘焙店,现如今跌入了谷底。
前段时间,定位高端的网红烘焙料理教学品牌“ABC Cooking Studio”(以下简称“ABC工作室”)关闭了中国大陆所有门店,ABC工作室发文称“入不敷出导致公司资金已无法继续再进行后续正常经营”“即日起关闭中国大陆地区所有门店,公司进入清算阶段”,落款日期为7月31日。
不仅仅是ABC工作室这样的烘焙教学品牌,还包括虎头局、墨茉点心局、昂司蛋糕、Lady M、熊猫不走在内的众多品牌纷纷宣布倒闭,烘焙行业迎来了至暗时刻。
烘焙店的兴起其实是与饮食工业化的发展密不可分,当食品的可规模化加工遇到了口感口味的定制化,必然会出现商机,也必然会出现矛盾,烘焙店的诞生便是如此。
只是,烘焙行业是一个低门槛低天花板的行业,短期之内无法速成,长期之内需要养成,这里的养成指的是需要个时刻关注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化,但是,在大部分人渴望快速出圈的心态加持下,诸多负面问题便显现了出来。
①产品生命周期过短。从脏脏包到新中式点心,每一种产品的生命的的确确抓住了年轻人的胃,但是没有进行革新,看似是踩准了流量,其实从未真正找到核心的竞争力,缺乏差异化,加上大量的仿制,影响了烘焙店的口碑形象与销量。一款真正有竞争力的单品是需要刻进消费者的认知里,品牌不能只有故事,扒开故事背后得能看到产品,比如好利来的半熟芝士、鲍师傅的肉松小贝、詹记的宫廷桃酥等。
很多烘焙品牌的单品很多,但真正被消费者牢记的产品却没有,可替代性强,消费者也就没必要非买这一家。
②无法形成规模化。烘焙师的制作、烘焙店的配方和原料是烘焙店的下限,但是当过于依赖烘焙师,并且在买方市场对于价值的掌控力度更强的时候,会让卖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:创新需要资本输血,可是没有资本会进行输血,而自我造血能力又不足,不得不继续增加研发成本,为此不得不采取预付制、增加店面经营面积等形式,拆了东墙补西墙。
国内的大部分的烘焙店,依旧是以社区店的形式,店面稍微大一点、涉及到线下售卖的烘焙店而言,店面租金、装修、烘焙器材以及人工成本、营销等都需要资金,投入的成本更高,少则二三十万,多则百十来万。
一些店铺每天的销售额可能并不低,但是除去各种成本后,利润微乎其微甚至是负值,长此以往,根本没办法生存。
③单品连锁烘焙店的盈利模式依然很难跑通。押注单品的烘焙品牌拿下融资。比如,专注于榴莲烘焙的“榴小夏”获得了千万级融资。烘焙专门店,从单品切入,聚焦某一赛道,SKU少可以降低成本。产品精简后,门店面积相对更小、经营更灵活,这也让门店启动、复制变得相对容易。此外,一旦出圈,品牌能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。但是,单品意味着消费者选择更少,进店意愿也更低,如果门店盈利能力无法保障,很难活长久。
尤其是在“健康”被消费者格外关注的今日,单品模式,也就是更容易堆积高糖高油,作为高油高碳水的食物,一个白面包的升糖指数为71,比蔗糖(69)还高,所以它的受众人群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,消费群体也相对较窄。
那么,烘焙行业还会有转机吗?烘焙店,还是一门好生意吗?
转机还是有的,只是不一定是在我们认知的那个领域。
根据艾媒咨询《2024~2025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》:“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零售市场规模达5614.2亿元,同比增长9.2%,预计2029年可达到8595.6亿元,根据用户调研,女性为烘焙食品消费主力,消费者购买习惯已形成,而依据趋势分析,产品更趋多元化、健康化,冷链烘培市场前景广阔。”
“在产品属性方面,烘焙食品呈现健康化、趣味化趋势。随着健康追求增强和居民消费升级,人们对烘焙食品的健康标准在提升,对食品原料愈发关注,健康、低脂又好玩的烘焙食品更受消费者欢迎。为顺应消费者新消费趋势,各烘焙食品品牌争先推出采用健康原料制作的产品,以满足消费者需求。例如,欧包、轻食糕点和从海外兴起的贝果成为天猫营养轻食糕点的趋势品类。”
我预计,未来的烘焙店,热销产品仍然会是以平价产品为主,尤其是以社区烘焙店、商超烘焙店、便利店➕烘焙店的店面模型为主,这也就要从业人员首先要具备很强的产品研发能力,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,对烘焙材料有自己的理解,然后去研发自己想要的产品,而不是去学一个配方,其次是增加品牌的知名度,让营销推广自然而然嵌入到烘焙店之中,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要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,留住顾客并增加复购率。
而回到烘焙店的经营策略来进行分析,烘焙从业者将需要回归生意本质,结合门店经营现状制定更清晰的业务规划和增长策略,实现门店的稳健经营,回归小而美。